军队离退休干部口述历史专题片《红色记忆(第二集)——为了创立新中国》,今日全网正式上线!
“你说,我们今天做的事,以后会有人记得吗?”他,曾没费一枪一弹,让敌军2700余人全部缴械投降;他,曾被子弹打穿肩膀,被炮弹炸伤腿,依然勇往直前;他,哪怕过去了70余年,仍不忘曾经的战友之情。战友们,今天请让我们为英雄们停留片刻,静下心来,认真听完他们的战斗故事……“无数次我都是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名叫郭正荣。如果时光可以回到70多年前,他着实称得上是一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人物。在郭正荣十几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被日军杀害。亲历国难家仇的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报仇。为了给至亲报仇,郭正荣报名参军,走上战场。“日本人过来了,你不打枪不行。”就这样,少年郭正荣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逐渐成长。在解放战争中,他被编入中原野战军9纵队15旅74团3营9连。1948年11月,他在淮海战役中经历了激烈的一战。“当时敌人两个军围着我们,最后子弹手榴弹都打完了,我们一个营五百多人,牺牲了一半还多。”郭正荣等战友们将牺牲战友的武器集中起来,依托战壕,坚守了5个晚上6个白天。正是这用生命换来的宝贵六天,为我军全歼黄维兵团争取了时间。在这之后,郭正荣和战友们一路南下,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而在1949年10月的阳江追击战中,他们更是创造了一个解放战争史上的传奇:以一个突击班12个人的兵力,让2700余敌军全部缴械投了降。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得知敌军师部位置,于是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猎头行动”。在副营长刘子林的指挥下,郭正荣作为突击班班长,带领另外11位自告奋勇的突击队员,摸进了敌人的心脏。“敌军师长关中岳是我逮到的,我拿冲锋枪抵着他说,你不投降我二拇指头一动你就完啦。十点钟以前必须把武器交完,不交完,我们就开火。”就这样,郭正荣等12名战士没有一人伤亡,没放一枪一炮,就让敌军师长率部投了诚。“我们的娃娃都在成长,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可惜我那么多战友,全部没在了,就留我一个。”讲起战场上这些深入虎穴、惊心动魄的往事,郭正荣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提起那些牺牲的战友,郭老的眼中泛着泪光。遗憾的是,郭正荣老人于2023年5月22日与世长辞,享年97岁。这部专题片是郭正荣老人生前为我们留下的最后影像与战斗记忆。在此,小花想跟战友们一起,向郭老致敬!“幸福是由我们流血牺牲的同志换来的”20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中成长为战斗英雄;30岁,在小家与国家之间,他选择服从大局,始终战斗在一线;90岁,在个人与集体之间,他选择无私奉献,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这位99岁高龄的老人就是武汉安。“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八路军。”武汉安的父亲是一名地下党员,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武汉安长大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八路军。从参加革命那天起,武汉安就坚持凡事都要听党的话。“我刚参军的时候,一心就想上战场杀敌,一点儿都不害怕。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我看到敌人留下的子弹、手榴弹,欢喜的不得了,把浑身上下的口袋都塞满,之前的炮火把耳朵震得嗡嗡响也觉得没啥了。”听着武老激动的描述,犹如当年战斗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冲锋号一吹,你只有往前,没有退后。”在战斗中,武汉安失去了一个又一个亲如兄弟的战友,他将悲伤深埋心底,迅速地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在武汉安老人从军的38年峥嵘岁月里,他被子弹打穿过肩膀,被炮弹炸伤过腿,但他依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据资料显示,武老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六次、其他大大小小荣誉无数次。为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资料图)
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
他们献出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
他们的红色基因,也早已深植于我们的血脉,世代流传;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
战友们,无论何时,请记住,
如今的盛世中华,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今天无论你在哪,
都请停留片刻,在评论区认真留下你的心里话。
告诉先辈们,你当兵是为了什么?让先辈们看到,曾经他们拼命想保护的人,也都曾用青春守护着我们的祖国。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