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讯:随笔:儿童“毒”物之童话多“娘化”!

时间 : 2023-06-17 15:24:56 来源 : 个人图书馆-鲜说故事

标题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但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现在的很多儿童读物,已经从“读物”变成了,其中一个要害就是童话故事占主导地位,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问题。

童话故事的好处大家都了解,可以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认识到真善美中多了一份天真和纯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童话就像调味品一样,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大米白面这些食材。而目前市面上的各种推荐书单里,童话故事都占了一多半,这就好像把味精当饭吃,吃多了不得病才怪呢?

因为孩子的思想比较幼稚,缺少起码的洞察力,长期沉迷于童话世界,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益,无形的危害远远超出人的想象。

具体来说,童话故事情节单调雷同会导致孩子思维弱化,千篇一律的女主角形象会导致女孩物化,正常男主角形象缺位可能导致男孩性别错位。孩子思维的弱化,女孩的物化和男孩性别的错位,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精神气质整体娘化!

一、故事模式单调雷同弱化思维

大多数童话情节单一,模式雷同,基本都是白雪公主,灰姑娘类型故事的翻版:主人公长得漂亮而被别人喜爱,但中途都会受到相貌丑陋的恶人、凶神恶煞的坏人的嫉妒、迫害、折磨,最终因为王子的出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类童话一直深受小朋友,尤其是女孩子的最爱。但这些千篇一律的故事都是简单的闭环,没有引发儿童思考提问的开放情节,从而固化延迟儿童的思维发育。

这些童话故事接触的越多,对儿童本应该锻炼的逻辑思维、本应该培养的丰富微妙的感性能力、本应该逐渐成熟的思想,都是很不好的。它们会把孩子的思维倒着拽回去,把儿童拽回到幼儿水平。

除了情节单一,童话人物形象呆板固化:主角都是英俊美丽的,而长得丑的一般都是反派,相貌平平的中间派则只能作为配角打酱油。这会在幼小的心灵里刻上一个印记,让孩子简单的以外表来评论人性、人品。同时也会让那些自觉相貌平平的孩子自信心受挫,很容易走上过分追求外在美的道路。

在医美产业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意这类童话故事对孩子的影响,那些整容上百次戕害身体的案例让人触目惊心,原因很多,但究其内心根源还是思想不成熟缺乏自信,而这种自信心的缺乏与沉迷于童话世界里脱不开干系。

二、女主角形象千篇一律物化心灵

童话中大篇幅王子与公主的桥段,在无形中宣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拥有美丽的外表,一个人就能取得成功,并得到他人的青睐,就能得到幸福的生活。

沉迷在童话里的孩子会让爸爸妈妈把他们打扮的漂漂亮亮,才肯出门。在学校和幼儿园也不愿意跟长相一般,和不好看的小朋友一起玩儿。这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从小就种下了心灵物化的阴影。

如《安徒生童话》里的《豌豆公主》,王子一定要娶一位真正的公主,考察的方式是在二十层床垫子和二十层鸭绒被下面悄悄放上一粒豌豆。然后让女孩子在这张床上睡一觉,如果能感觉到二十层床垫子和二十层鸭绒被的豌豆,因为不舒服而睡的不安稳,就证明她是真正的公主,因为除了娇生惯养的公主以外,任何人都不可能有这么娇嫩的皮肤。

这个充斥着物质主义色彩的故事,很容易将儿童引向追求物质和奢华的道路,相信不少父母看后都会觉得不舒服。

还有童话中女主角面对外来欺凌和迫害逆来顺受,缺少反抗和自我保护意识,总是将幸福寄托在王子身上的模式,更是“物化女孩”从娃娃抓起了。

三、正常男主角形象缺位让男孩性别错位

如果说大量童话故事给女孩带来心灵物化的阴影,那么阉割版的童话对男孩就是性别错位的灾难了。

我们现在接触的很多童话故事里,男主角形象是单薄缺位的,为什么呢?因为原版童话里的粗暴的男主角一般都带着血腥和残忍。

在原版的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的结局是这样的:已经死去的白雪公主最后被王子带走,吐出了毒苹果而复活,嫁给了拯救她的王子。王子娶亲后当上了邻国的国王,白雪公主成了王后。新上任的国王吩咐随从,将白雪坏心眼的后母抓来,给她套上“烧红的烙铁做成的鞋子”,冷酷的下令:“把她扔到森林深处,让她不停的跳舞,被滚烫的火鞋折磨着一直到死。”

这个颇为血腥的结局在国内的修订版做了阉割,血腥味没了,但男主角王子的形象也单薄得几乎可有可无了。

在一个正常的文学作品里,男女角色的形象应大致均衡,而在女主角几乎贯穿始终的童话故事里,正常男主角的形象单薄得近乎缺位。

而孩子的思想单纯也幼稚,在听故事的时候,一般会将自己代入角色产生“共情”。因为童话里男主角形象缺位,男孩子可能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女生的定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性别错位。

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很多家长都对电视网络书刊等媒体传播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非常重视和警觉,遗憾的是,很少有家长注意到童话对儿童的隐性伤害。

然而这些被忽略的隐性危害,对儿童影响往往更持久,也更危险,因为相比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儿童接触童话的时间要更早。儿童的年龄越小,他对世界的认知就越不足。因此,童话中传达的思想言行对儿童的影响是相当强烈和持久的,有时甚至会影响儿童的一生。

现在的社会总体风气是女老师多、妈妈照顾的多。这和前面几十年的情况不一样,以前孩子基本都是放养,社会总体风气比较粗犷,尚武阳刚的风气占主流,所以在儿童教育中适当引入童话故事中的阴柔一面,可以起到调和融通的作用。

而现在中国的社会生活整体上逐渐精致化了,学校教育和家庭培养中已经是阴柔一面占主导,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其他形式引入昂扬向上的、有阳刚气概的教育元素。

继续在儿童读物中大量塞入软绵绵的童话故事,显然是刻舟求剑,目前社会氛围“娘炮”文化流行,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让小男生们继续“娘化”下去,不夸张地说,丢失了尚武精神的民族恐怕未来会再次陷入新的危机之中。

以前讲“少年强则中国强”,现在被童话包围就是“少年娘则中国娘”。小男生要多培养阳刚的灵性,就不能依靠童话占主导地位的儿童“毒”物,阉割版的童话男主角固然若有若无如娘炮,原版童话中男主角那种霸王睥睨天下式的血腥也会导致简单乖戾的粗暴性格。

为了破解童话主导儿童读物的危害,一个适宜的方法是用神话取代童话。与作家个人闭门造车编造的童话故事不同,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拿《后羿射日》这个故事来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一共有十个太阳,他们是东方天帝的十个孩子太阳鸟,住在遥远的东方海外,每天一只鸟儿轮流出来执勤,为世界带来光和热,天地万物井然有序。

但是,有一天,十只太阳鸟觉得这样太无聊了,不如大家一起出来执勤多好玩啊。于是,十只太阳鸟同时出现在天上,这下可糟透了,由于温度太高,天地万物都被晒坏了。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们,决定派一个叫后羿的人前去射日。后羿不辱使命,射掉了九只鸟儿,只留下一个太阳,于是万物又恢复了生机。

这个看起来简单的神话故事,满足了儿童思维发展多个层面的需求,尤其是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的正确塑造,都是童话故事远远不能相比的。

(一)壮阔的宇宙背景构建宏大的世界观

儿童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索、喜欢亲自尝试,因对世界的不了解,进而刺激他们探索的欲望,来认识这个世界。

《后羿射日》的故事里,人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世界,与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太阳变成了玩耍的太阳鸟,多么可爱的想象,孩子在这样的故事中,就会去幻想,去模仿。

神话故事不仅渗透着孩子探索认识世界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后面有一个壮阔的宇宙背景,有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体系,在恢弘的世界体系里探索,儿童的思维灵性是开放的,上升的,充满了勃勃生机。

(二)奋进的英雄史诗歌颂积极的人生观

孩子想象力初见萌芽的时候,语言能力也会迅速发展。孩子听神话故事不仅可以刺激“美丽”的语言的发展,同时也能刺激孩子的想象力,满足孩子最原始的幻想、主观的状态。

孩子在什么样的幻想主观状态下成长,对后面的人生道路至关重要,而神话故事在壮阔的世界里演绎一幕幕奋进的英雄壮举: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这些歌颂英雄的史诗,塑造出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积极的人生观,这个真的特别棒。

(三)昂扬的斗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神话故事演绎的英雄史诗里,处处体现出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

神话故事表面看起来不如童话逻辑严谨,但其实比封闭的童话更为开放,有利于孩子思考。如果我们细细地品读神话故事,就会发现古人为了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那种思维方式。

如《后羿射日》中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面对大自然有时会束手无措,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问题,体现着一种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这种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斗争精神,也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宝贵财富。

对比童话里依赖外力拯救的娘化心理,神话故事辩证思维中自我奋斗的尚武精神,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标签:

热门文章